您是否曾經注意過,當機車行駛於道路上時,一顆機車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約莫只有一個成人手掌大小,前後輪加起來也才兩個手掌大的面積就必須提供足夠的抓地力,使機車可以安穩的行駛於道路上;在上一期我們提到了機車行前的相關檢查,這一期再針對裡面最重要的輪胎做更進一步的介紹,把輪胎的相關安全知識完整的呈現給您了解。
輪胎主要類別
輪胎主要類別
目前常見的速克達(scooter)機車輪胎主要類別大致可以分為熱熔胎、半熱熔胎、晴雨胎、橡膠胎等類別,其主要差異因素為製造材料及胎面胎紋設計不同,針對使用環境區分輪胎類別如下:
※熱熔胎
使用遇熱容易軟化的橡膠製造,輪胎與地面接觸時的摩擦會產生熱能軟化橡膠,進而產生極高的摩擦力使輪胎穩穩的抓住地面;但也因為高抓地力提高胎面的摩耗,所以使用里程不長,另一方面因追求最大接觸面積,胎面的胎紋較少及淺,故排水性不佳雨天容易打滑,通常使用在競賽機車上,並不適合一般機車使用。
※半熱熔胎
依字面就可看出是遇熱軟化程度比較小的輪胎,提高了輪胎的使用里程及耐用性,胎紋會較熱熔胎多一些,增加了雨天的排水性;雖然抓地力不如熱熔胎,但以一般機車道路使用來說已經足夠,唯主要使用里程還是略為不足。
※晴雨胎
顧名思義為適合晴天及雨天使用的輪胎,胎面的胎紋多且深,有優良的排水性適合雨天使用,整體抓地力會比半熱熔胎差一些,卻相當適合多雨的地區使用,但因整體胎紋設計關係,長期使用於晴天無雨環境需要特別注意胎壓是否過高或不足,不正確的胎壓容易使此類輪胎胎面變形產生行駛噪音及縮短使用里程。
※橡膠胎
其實輪胎都是橡膠原料製成,這邊的橡膠胎類別泛指一般無特別用途的普通橡膠胎,抓地力一般或較弱,可使用里程長,輪胎強度較佳適合於各種不同環境使用,與特別用途胎相比,價格上較為低廉,因此廣泛使用在一般機車上。
綜合以上,相信您對整體輪胎類別有了大致了解,日後換胎時可以更清楚如何選擇適合您機車使用的輪胎;接下來為您介紹輪胎胎壁上常用到的各種標示(圖),讓您更清楚了解輪胎的細節。
常用輪胎胎壁標示說明
1.製造商:標示製造廠商名稱,通常為胎壁上最明顯易見的大字體或製造廠LOGO,建議選擇能見度高的大廠牌
2.摩耗指示:TWI(Tread Wear Indicator)字母後面小三角型所指胎面方向,於胎紋凹處會有摩耗指示點,當輪胎摩耗至指示點時代表胎紋深度不足,需更換輪胎。
3.製造產地:通常標示製造國家,亦有標示製造地區的輪胎,選擇國產製造輪胎除了較為經濟外,通常都可買到最近製造生產的輪胎。
4.輪胎尺寸:標示輪胎寬、高及直徑等,建議依照原車配備的輪胎尺寸選擇,避免輪胎安裝後變型影響使用。
5.轉動方向:機車輪胎依胎紋設計輪胎通常會有單一轉動方向,反向安裝除了降低輪胎原先設計功能外,亦會影響使用壽命。
6.認證標示:常見為美國DOT、歐盟E8等認證標示。
7.製造日期:常以年份週數表示,1333代表2013年第33週製造,因輪胎材質主要為橡膠的關係,長期放置時會慢慢變質,故盡量選用年份較新的輪胎,確保輪胎維持該擁有的性能。
8.輪胎型號:胎壁上另外一個明顯易見的就是輪胎型號,不同胎紋及用途輪胎會有不同型號,同樣型號輪胎會有不同尺寸可供選擇。
9.線層數:常見從四層(4PR)~八層(8PR),亦有更高層數輪胎,代表輪胎整體強度,層數越高強度越高輪胎也會較硬。
了解輪胎的類別,知道輪胎的標示後,還有幾個小常識也要讓您知道,因為速克達機車都是後輪驅動,行駛時整體重心也較為偏向後輪,故後輪比前輪容易摩耗約為1.5~2倍,差不多換兩顆後輪時換一顆前輪;因此後輪可以選擇較為經濟耐用的橡膠胎,前輪可以選用抓地力更好的輪胎,再視使用條件往上提升使用類別。另外如上一期所提到,定期確認胎壓可以延長輪胎使用里程,同時避免胎面變型及偏摩耗;而輪胎壽命除了胎面胎紋摩耗至摩耗指示點外,如果輪胎的年份超過五年時,就算胎紋還很深也建議作更換,避免橡膠變質大幅降低抓地力。
下次機車需要更換輪胎時,不要再只是以價格作為主要考量,拿起要更換的輪胎仔細看看上面的標示、廠牌、型號等相關資訊,同時與更換技師討論您機車的騎乘環境,還有輪胎的使用里程目標,找出一條適合您使用的輪胎吧。
下次機車需要更換輪胎時,不要再只是以價格作為主要考量,拿起要更換的輪胎仔細看看上面的標示、廠牌、型號等相關資訊,同時與更換技師討論您機車的騎乘環境,還有輪胎的使用里程目標,找出一條適合您使用的輪胎吧。
資料來源:http://www.artc.org.tw/chinese/03_service/03_02detail.aspx?pid=2420
(若有侵權請告知立刻下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